close
北韓在1月6日進行了第4次核子試爆,引爆了一枚氫彈,也吹皺了東北亞一池春水。其實早在2014年,關於北韓將進行第4次核爆的傳言就已甚囂塵上。南韓外長尹炳世當年4月還特別提出警告,表示若北韓敢真的進行核子試爆,那整個東北亞的軍事遊戲規則將會改變,亦即試爆將會是個game changer,北韓千萬不要小看情勢的嚴峻。誰知警告根本無效,北韓依然引爆了氫彈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試爆之後,美國國務卿柯瑞跟中國外長王毅通了電話,表示對付北韓,「我們不能再因循苟且了。」(we cannot continue business as usual)然而不論是威脅口吻的「改變遊戲方式」,還是嚴厲宣示對朝外交必須高雄網頁架設「改弦易轍」,都不可能馬上要金正恩垮台。從小國外交的角度來看,作為一個小國,唯有懂得在大國角力台中眼袋的縫隙裡,找到借力使力的空間,方能確保自己的安全,就這點而言,平壤算是成功的。其實東北亞的緊張並非不能解,只要中美兩個大國能夠團結,加上日韓等周邊國家配合,當可建立一個東北亞的安全架構,及一個防止核擴散的機制。可是中美在南海角力的地緣政治,以及與地緣衝突互為因果的信任赤字,阻礙了雙方在東北亞的安全合作。許多人本來以為,朝鮮半島多事,美國需要和中國合作的地方變多,在優先順序改變的情況下,南海衝突應可暫時緩和。但一些美國學者卻對這個邏輯有所質疑,他們提出的邏輯推論是,南海爭霸將讓大國在東北亞根本無法真的合作,而東北亞的合作架構無法建立,又返回去加深了美中兩國的信任赤字,使南海衝突更難以化解。美中南海衝突的底蘊,是陸權國家出海與海權國家產生的碰撞,這本是19世紀國際政治的主軸,卻在21世紀重新出現。南海衝突也反映在對朝核問題的詮釋上。北韓氫彈試爆後,美國怪罪中國,指出當今之世,唯有中國能約束得了北韓,但中國卻未善盡責任,給北韓足夠壓力,以致北韓屢屢跨越國際規範紅線。中國雖對北韓行動不滿,但也對這種指控予以反擊,表示北韓之所以失控,是美、日、南韓軍事同盟給予的壓力,不要單把責任推給中國,美、日、南韓3國對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升高也難辭其咎。北韓南韓 大玩小國外交美、日、南韓3國的軍事同盟,原是海權國家遏制中國勢力擴張的布局,今中國巧妙把它嫁接到東北亞問題之上,完全不提中韓親善對中朝關係造成的緊張,也不提金正恩個人的軍事冒進,這固然是外交詭辯,可能連中共內部也不完全相信,但正可透露出中美兩國在地緣政治角力下的互不信任。中美兩國除了在氫彈試爆的起因上有不同意見外,對朝鮮半島的最終局勢也有不同規畫。美國鷹派希望最後能推倒金氏王朝,中國則擔心金氏王朝坍覆後大批難民湧入中國所造成的緊張。目標不同,連帶影響到制裁北韓的工具選擇。北韓踩國際紅線是必定要加以制裁的。可是制裁什麼?相關國家正在思量:目前的武器禁運似乎功效不大,那是否要擴大到貿易禁運?但貿易禁運還要扣掉糧食和人道物資。石油禁運對北韓衝擊最大,但中國在考慮金氏政權可能因此崩潰的情況下,應會投反對票。切斷北韓與國際金融體系的往來也在國際考慮之中,過去曾經奏效,現在應該還會再度採用。在大國爭相推諉責任,或對因應朝核之道舉棋不定的時候,北韓就有了外交運作的空間。可是夾在中間的另一個小國南韓,也同時面臨壓力。南韓去年又到北京閱兵,又到白宮作客,還逼得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讓步,外交迭創佳績,也是小國外交的佳話。今年在北韓壓力下,兩國軍事與外交如何較勁,將是另一個看點。(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)(中國時報)

台北除狐臭53B87E5A2737EDE5
arrow
arrow

    justok16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