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嚴以來,國民黨一直是右派保守政黨,稱為「右」,是在經濟自由化下,國民黨和企業界建立親密關係。稱為保守,是在獨立聲浪下國民黨高舉中華民國,維持兩岸現狀。而戰後長期的經濟繁榮,創造大批追求安定的保守選民,這是國民黨最重要的社會基礎。事實上,國民黨的右派性格,受惠於解嚴前長期執政,成功的將台灣從農業轉向工業和高科技產業,這是李登輝時代與商界結盟的基礎,馬英九時代大力推動經貿自由化,大體延續此一右派性格。不過,馬政府提高社福支出,啟動財稅、年金改革,和5次提高基本工資,已略微修正右派路線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台中微整形金融海嘯後,自由化政策已不足以驅動成長,因此瓦解國民黨的經濟牌。兩岸和解固然創造8年和平,也開啟兩岸未來想像的潘朵拉之盒,激發民眾的過度期待和過度恐懼,復以民進黨高舉維持現狀,削弱國民黨的兩岸牌,國民黨既有的勝選方程式,到了必須改變的關頭。更深一層看,國民黨的右派與保守,經歷馬時代,產生自我矛盾。此因兩岸和解過程放大了中華民國困境,讓具保守性格的反共選民(如軍警)頓失方向。另外,在兩岸敵對沒有根本改變之前,兩岸和解使國民黨成為台灣民族主義的箭靶,而國民黨又沒有發展出替代的民族主義。缺乏民族主義,保守政黨淪為經濟動物,難有感動人心的力量。國民黨今天的十字路口,是要走回兩岸對抗,維持保守性格,還是要維持兩岸和解,走出右派格局。對此,國際條件和國內需要皆是關鍵。看國際結構,單靠兩岸對抗無法重返國際;看國內需要,主張和解以為兩岸之緩衝,國民黨責無旁貸。然而,要有尊嚴地追求和解,要用對外和解強化國內支持,必須連結價值議題。高舉普世價值,致力實現世界工人團結的左派路線,正是跨民族和解可資號召的旗幟。從歷史來看,中國國民黨成立後聯俄容共台中雙眼皮,左派成為國民黨最活躍的組織力量,為北伐成功提供至為關鍵的政治宣傳。撤退來台後,國民黨大力推動土地改革,開啟台灣經濟轉型,走的也是左派路線。國民黨兩次重大挫敗後,都曾轉向左派以重建社會基礎。在大破大立的關頭,國民黨再次左轉,或許正是時候。(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)(中國時報)高雄網站架設A0080EBBA4696221
arrow
arrow

    justok16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